- 全家悦;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2012年05期 v.31;No.13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汪青松;
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绪论部分乃至整个教材的首要问题。而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并实现教材"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目标,应自觉将思维由条块化的分散性转向网格化的整体性,选择"总—分—总"的逻辑趋向。
2012年05期 v.31;No.132 6-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张晓菁;
民主包括价值理念、制度、方法或手段三个不同的层次。作为一种制度的民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道德缺陷,主要原因是:民主制度运行关注合法性、注重技术性以及民主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完善。民主制度运行的道德缺陷并非意味着民主制度存在道德缺陷。
2012年05期 v.31;No.13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李昊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社会公平、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社会主义"步入人们的视野。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和生态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基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视点,认为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寻求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革的根本途径和策略,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形成自己颇具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
2012年05期 v.31;No.13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黄耀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我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战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既要揭露和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文化权益和文化利益的侵犯和诋毁,又要立足自身,牢固建立我国的文化安全体系。
2012年05期 v.31;No.132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吴书林;
"世界"范畴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有其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而海德格尔也正是通过论述用具对世界的"揭示",艺术对世界的"解蔽",物对世界的"聚集"和现代技术对世界的"促逼"等四个方面展现了这一逻辑演变,从而显示"世界"这一范畴在其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05期 v.31;No.13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崔跃峰;
中国社科院任定成先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将产生于西方文化土壤之中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认同为全球性的文化,这种看法有失妥当。从内容上来看,任先生的全球性的选取标准和选取内容存在矛盾,由此所选取的全球性文化具有单一性、简单性、独占性的特点。作为社会文化的科学属广义的科学范畴,既有世界性、全球性的一面,又有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就方法论而言,作为文化现象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仍带有浓厚的西方传统特色,因而称其为西方文化没有什么不妥。作为文化的科学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性的文化,不仅应该从科学精神、方法、规律的普遍性、普适性出发,更要以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多样性、兼容性、互补性为着眼点。
2012年05期 v.31;No.13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王怀乐;
忧患意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从内容上讲,传统忧患意识中包含着忧身忧德、忧国忧民、忧政忧君等若干方面,其核心是忧国忧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忧患意识是人类理性精神的觉醒,是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和升华,是一种辩证思维品质,更是一种积极身上、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探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对于正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与时俱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5期 v.31;No.13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席格;
基于对"为目"与"为腹"理解的差异,《老子》第十二章主要出现了三类不同解读:一是以任继愈、叶朗为代表的艺术、审美否定论;二是以高亨为代表的轻审美、重实用的人生态度论;三是以徐复观、李泽厚与刘纲纪为代表的感官审美批判论。而如果以老子美学思想的整体性和《老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感官审美批判论解读相较而言更接近本义。并且,老子对过分满足感官欲求而轻视精神审美追求风尚的批判,对当下文化创意的审美提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2012年05期 v.31;No.13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梁艳芳;
1990年代以来关于"反右"这一创伤历史经验的自述,多是在"施难/受难"的逻辑框架内展开,并以悲情诉苦和对怨恨情绪的声泪控诉为主要内容,但这种叙述模式和逻辑并不能体现历史与自我反思的深度。就创伤记忆的自述来说,"反思性"这一伦理尺度要求苦难的叙述不能止于毫无节制的控诉与宣泄,还必须具体而节制。在此,具体与节制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叙事要求,也是自述者应具备的一种伦理态度。
2012年05期 v.31;No.132 37-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 沈文慧;
文章认为,当代作家凸凹的散文《大地清明故乡永在》是一篇气象万千的大散文,作家以简洁、明澈的语言将一个古风流长、人情摇曳的偏僻山村描述得深湛蕴藉、沁人心脾,形成了一幅关于故园乡土的绵缈深致、净美和畅的图画,并始终贯穿着对"故乡伦理"、"大地道德"的诗意怀想和当代文化建设的现实关切。
2012年05期 v.31;No.13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秦世琼;
人类文化具有不同的模式并演化成对自身社会有价值的风俗、礼仪、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文化模式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社会价值观。阿来藏地系列小说处处彰显出藏族文化奇观。他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藏地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阿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描述,藏族文化与文明的"深描"以及边地藏民宗教意识的阐释,使其小说具有一种高度修辞功能的情感力量,成为现代中国人继承传统文化、走出现代困境的重要途径。
2012年05期 v.31;No.13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蒋丽霞;
艾米丽·勃朗特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被当时的英国评论界批评为一部"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的作品。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呼啸山庄》和她的作者却声名日增,备受人们青睐。现代主义的主题、象征手法、叙事技巧成为破解这部作品的经典的重要密码。
2012年05期 v.31;No.13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郭向宇;
文章通过对昆德拉作品中为丈夫或儿子而存在的两类女性形象的解读,在透视昆德拉作品内涵的同时表达了对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关注。
2012年05期 v.31;No.13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 钱娟;
文章从简奥斯丁和哈代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身份及其由此导致的命运入手,通过细节剖析其相同和不同点,从而揭示了造成女主人公们命运截然不同的原因。
2012年05期 v.31;No.13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刘岩;
文章拟通过以新批评理论的若干原则,分析长久以来饱受争议的史诗《失乐园》中读者的道德困境及原因,通过逐一解决不同的分歧,得出这一道德困境的由来源于作者创作时设下的伏笔,以此向读者揭示一个道理,即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有提升自己道德修养,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并通过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行为,才能达到上帝造人时预想的至真至善。
2012年05期 v.31;No.13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汪凡凡;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的第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它以黑人和白人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巴巴多斯黑人女孩塞丽娜.博依斯在美国异质文化中成长的迷茫、痛苦与无奈,以及她力争改变自我命运的努力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冀。女主人公在逆境中通过不断地与外界抗争以及深刻内省,找寻自我身份与位置,建构了一个满足个体自由、跨越种族与性别限制的新型的黑人女性形象。
2012年05期 v.31;No.13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 高华夏;
韩愈反佛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往分析多沿袭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的观点,仅就其反佛之一般理由,即破坏经济秩序、有伤国本、有违伦理纲常、夷人之教不足征等加以理解。如此,既与魏晋时期儒佛间曾讨论过的类似问题区分不明,又不能体现出韩愈反佛之时代意义及特色。文章试图从韩愈所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韩愈所作反佛资料,分析韩愈反佛的原因,以体现韩愈反佛的时代紧迫性,并就韩愈反佛的局限性和意义做出说明。
2012年05期 v.31;No.13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杨春雨;
乾隆时期粮食短缺(主要针对社会民众而言)问题日益严重。全国性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各地抢米闹粮风潮的频发是这一时期粮食短缺的主要表现。乾隆政府对粮食短缺原因进行了全面探讨,认为:官方控粮过多,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减少,酿酒、奢靡之风的盛行和自然灾害频繁爆发等因素是造成粮食短缺的原因。对粮食短缺原因的探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相关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012年05期 v.31;No.132 70-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宋秀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拓展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日趋完善;公立、私立高等院校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究其原因,这一时期政治紊乱和文化政策相对宽松,有利于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有些军阀为巩固地盘、夺取政治权益建立了一些高等院校;一批教育精英投身教育与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促进了高等教育新的发展。
2012年05期 v.31;No.13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刘立刚;
推理是墨家逻辑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说"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梁启超用西方逻辑知识,较为明晰地对"说"加以界定,揭示"说"推理的依据,探讨了"说"的具体形式,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墨家逻辑的推理思想,体现了墨家思想的逻辑价值。
2012年05期 v.31;No.13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李艳;
《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农作物词最早的弥足珍贵的资料库,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古注和考古实物对其所收词语进行考辨。历代古注、字书以及当今学者对"芸"有不同的说解:"芸"被释为"香草"、"芳菜"、"芸蒿"、"芸香"、"芸薹",等等。作者根据《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注、植物命名理据及农学、中药学等的佐证可知,《说文解字》中的"芸"不指芸香、芸薹,而当指伞形科植物"前胡"。
2012年05期 v.31;No.13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杨晓红;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运用方言创作的言情小说,方言词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文章将运用"觅字"与"寻音"这两种方法,尽可能多的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方言,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某些方言词汇进行考证,恢复小说中某些词语与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小说中方言词汇的含义。
2012年05期 v.31;No.13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史倩;
随着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听力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基于输入假说和建构主义理论来构建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的新模式就需要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该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意识,发挥学生听力策略能力建构的主体作用,来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调整课堂结构。继而,该模式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产生一定的优化作用;从而促进现代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的需求。因而,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如何创设更全面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教学资源,以及更加合理地调整听力课堂结构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012年05期 v.31;No.13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 王友良;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出于某种实际需要,对一些动词进行必要的语义强调,其手段主要是强势语,既包括以just、away、up、on、off、out为代表的强语势副词,又涉及以up and和ever so为主的强语势副词短语,强语势助动词do和强语势行为动词begin(to)、go(and)也强调后面的行为动词,shall、will、must、must needs或have to等情态动词也具有强化动词语义的功能,有时名词短语something like、代词it或介词短语for it、of it也可加强动词的语义,实现强调表达的语义功能。
2012年05期 v.31;No.13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刘桢;张若兰;
文章通过调查145个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对六种英美口音在单词、段落两个层面口音、地道程度的听辩情况、模仿偏好及印象评价发现,在单词层面上,学生对通用美语(GA)词中弱化的元音插音/c/、卷舌近音/r/及词尾齿龈闪音//的辨认能力较弱,但在这些语音上偏向于模仿GA;而对于GA和标准英音(RP)中韵核位置有差别的单词,则偏向于模仿RP。;在段落层面上,受试受平常输入材料的影响,对GA和RP在口音判断方面的准确率要比中国口音或英美方言口音高,但对材料地道程度的判断,受试受发音是否悦耳饱满等感觉因素影响较大。文章认为受试对朗读材料的模仿偏好主要受地道程度的判断,及对朗读者语言亲和力和表现力两方面印象的影响。
2012年05期 v.31;No.132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杜艳青;
文章探讨了"白、红、黄、绿、黑"这五种基本颜色词在汉外语言中所蕴含的隐喻义差异,并对留学生的汉语色彩词语教学提出建议:首先,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确定色彩词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其次,利用对比分析原则,有意识地促进学习者文化"正迁移"、减少"负迁移"。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学习共性隐喻,再学习个性隐喻。再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色彩词语进行直观教学,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引导学生参加文化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色彩文化。
2012年05期 v.31;No.13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卢悦;
2004年,中法文化年在中法两国顺利举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法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大学生学习法语受汉语和英语的影响比较普遍,容易在发音上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力求对法语语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析,以期能给法语初学者有所裨益。
2012年05期 v.31;No.13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 孟俏;
文章以春晚及一些其他相声节目中的精彩对话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相声幽默语言的语音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思方法,更好地了解相声语言的幽默。
2012年05期 v.31;No.13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邓艳桃;
文章在分析告别语及言语行为的基础上,对告别言语行为作了相应的语用分类,并列举了相应的例子来说明。
2012年05期 v.31;No.13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王阿琴;
文章通过对两本语料中友谊熟语的对比,窥见汉英友谊熟语都强调友谊需要经受考验以及友谊反映出人情的淡薄。相比之下,西方人对友谊的理解更深刻一些,看重友谊,重视对友谊的维护,重视朋友的真诚。
2012年05期 v.31;No.13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乔建华;
文章较为全面地从研究视角、内容、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近年网络语言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性梳理,希望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
2012年05期 v.31;No.132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安莹;范祥涛;
文章从现阶段国内外对视角转换、主述位、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成果入手,指出目前汉英翻译尤其是汉英散文语篇翻译中主语选择与视角转换也就是主位模式转换研究基本空白,文章选择《英译中国现代散文》的例子,阐述主语选择的三种情况:保留原文主语、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重点讨论了汉英散文翻译主语选择中的视角转换,也就是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经对比分析发现:当保留原文主语时,主位推进模式不变;当需要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时,主位推进模式发生转换,主要有四种模式:平行型、延续型、派生型、集中型。
2012年05期 v.31;No.132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吴晓燕;
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基督教在其政治、社会、文化及国民心理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美国政治文化影响深远。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中包含很多《圣经》内容和对《圣经》文体形式的借鉴,其本身就是为演说服务的。文章从文本类型理论出发,简要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中《圣经》文本的文本类型和主要语言功能,探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圣经》文本的翻译原则。
2012年05期 v.31;No.13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 王倓倓;
在海明威众多作品中,《老人与海》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就是人们的关注重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这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告诫人们要敬畏自然,不要试图征服自然,以免遭到自然的报复。文章从生态观的视角分析了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人要依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含义。
2012年05期 v.31;No.132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周洁;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在神话原型批评中意义重大。文章以英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拜厄特代表作《占有》中的一则童话《水晶棺》为例,以集体无意识为理论基础,通过与其他文本的对比以及对《水晶棺》新视角的探讨,分析集体无意识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可以看出,作家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集体无意识使经典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个人有意识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2012年05期 v.31;No.132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崔俊勇;
文章从出走与追寻的角度对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认为作品中母子间非正常的亲情关系严重抑制了儿子的成长,使其自我主体意识在扭曲的母爱中不断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保罗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悲剧,不断挣脱母爱的牢笼,并走向弑母的道路,完成自我主体性的复活,从而离开"家"的束缚,实现完整性的自我。
2012年05期 v.31;No.132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施薇;
苔丝苦厄而短暂的一生源于她动人的美貌、高尚的灵魂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观。文章主要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理论,从苔丝的外貌之美、心灵之善与求爱之真三方面来阐释造成她的悲情结局的根源。
2012年05期 v.31;No.132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张红太;
农村职业婚礼司仪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其出现受到了城市婚俗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文化素质的提高,人自我意识的提高等,这些因素促使了农村职业司仪的出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婚礼司仪的角色发生了多重变化,具有专业化、教育化、科技化的变化。引导婚礼司仪的健康发展,对在农村中移风易俗、建立公序良俗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2012年05期 v.31;No.13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郭新建;
在古河洛地区,夏商周三代先民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洛文化,而文字文明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结绳记事,到契刻符号和契文;从文字训诂,到书法艺术,语言不断丰富,思维渐趋缜密,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华文字,根在河洛。河洛文字文明不断向外延伸扩展,随着民族融合的步伐进入台湾地区,并在那里生根生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2012年05期 v.31;No.132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李丹;李燕华;
电影疗法对于治疗这些心理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将身外之事暂时抛到九霄云外,观众的心情会陶醉于电影所呈现的虚拟世界里,并且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从电影的题材类型、画面情节、产地、色彩、景别以及声音出发来揭示电影疗法对人身心的影响,旨在通过推介电影疗法,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012年05期 v.31;No.13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李亚;
文章在分析中原文化新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原文化海外推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海外推广途径。为促进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提供支撑。
2012年05期 v.31;No.132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李娜;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国家,个人主义是美国精神的主体和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在造就了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强大的同时,也带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对美国个人主义的辩证解读,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认识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2012年05期 v.31;No.132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柯逸涵;
中国的商业插画诞生在改革开放并且走向市场经济的初期,中国在2006年决定开始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步伐,当全国都在筹备创意文化产业的同时,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以及防止环境进一步的污染,开辟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天地,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主题。作为一种直接表现方法,插画创作能有效展现民族文化特征。因此,中国插画行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在抗衡文化产品市场的冲击问题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12年05期 v.31;No.132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马先锋;汤仁虹;
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直接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成才以及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文章通过对安徽某综合性院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分析中西文化碰撞对当前女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性爱观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并引导她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婚恋观,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
2012年05期 v.31;No.132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杨留强;马瑞杰;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是否享有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作出明确规定,但检察机关事实上却在行使着该权力,检察机关行使该权力的规范依据见于现行司法解释。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的行使范围是民事诉讼违法行为。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行使方式多样,但应当严格禁止使用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或者财产权利的强制性调查措施。民事诉讼违法调查权行使程序包括启动、进行和终结三个方面。
2012年05期 v.31;No.132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康玉娟;
在我国民间纠纷的解决上,大多数当事人都更愿意选择"私了"的方式。作为一种纠纷的解决方式,"私了"现象有快捷、节约资源以及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等积极意义,对于其积极意义,我们要充分肯定,积极地推进其与我国现代法治的契合。
2012年05期 v.31;No.132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臧彤;
文章主要运用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福州市区的社区游泳池安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泳池安全设施的完善,安全设施的齐全对游泳爱好者的人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社区泳池需要有关部门和泳池承包者的共同努力。文章主旨针对泳池安全状况分析以及泳池的建设提供人们参考,以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012年05期 v.31;No.132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周蒲芳;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语料库技术,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2年05期 v.31;No.132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李春光;
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针对新时期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文章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2年05期 v.31;No.132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孙保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外合作办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模式不成熟,加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受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等因素,使得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2年05期 v.31;No.132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孙少伟;
文章在探讨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行动研究的视角设计探索改善大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有效路径,并验证了以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效果。最后,就教学行动研究的实验得出结论,提出了几点关于实验的反思与启示。
2012年05期 v.31;No.132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韦华;
文章介绍了河南省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交际性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特点、方法等相关细节进行了阐述,探索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交际性口语测试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口语测试对口语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
2012年05期 v.31;No.132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钟伟轩;
文章通过探讨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分析目前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现状,提出新升本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能帮助这些地区新升本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提高。
2012年05期 v.31;No.132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戴玉英;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为一体,以追求人体健与美和塑造人体形态美为目的、适合于各类人群的体育项目。在当前高校的开展中,健美操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对策,旨在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健美操的队伍中来,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2012年05期 v.31;No.132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王晓华;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同美国创业教育相比较,认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势在必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理应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探索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把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2012年05期 v.31;No.132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曾志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校健美操教学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它能够使高校健美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高校健美操教学标准化、有利于教学中实施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可以丰富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更好的应用,我们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重视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提高高校健美操任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2012年05期 v.31;No.132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 刘健;王咏梅;
文章以中澳联合办学班《计算机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为基础,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着重探讨了计算机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的对策。
2012年05期 v.31;No.132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包志虹;
文章拟从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成人教育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期对现阶段成人教育中的英语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2012年05期 v.31;No.132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杨文颖;
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们都将教师职前教育的重心落在了教师显性知识和公共理论知识的习得之上,而忽略了新任教师对个人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承、借鉴与梳理。提高新任教师缄默知识的含量、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速度是培育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2012年05期 v.31;No.132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