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刚;
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要达到的愿景所形成的认识。自党开始执政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萌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形成(党的八大),执政理念体系形成(党的十五大),执政理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并且,党的执政理念在此演进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
2012年06期 v.31;No.1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周健;
制度与角色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促进政府过程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问题,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规避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非良性互动会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损害政府的公共性,削弱政府的权威性,影响社会稳定。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社会的安全阀,有利于达成政治共识,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
2012年06期 v.31;No.13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马建新;
农村社区党组织体系是否健全关系着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由于农村社区党组织体系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在一些地方尚存在着领导体制关系不顺、党员编排方式不合理、社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关系松散、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物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当前,围绕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体系,应着力完善领导体制,改进编排方式,密切社区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提高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素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2012年06期 v.31;No.13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郜绍辉;
社会转型、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构成了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基本要素,而三者内在的关系则构成了亨廷顿政治秩序论基本的逻辑架构。若撇开意识形态的色彩,亨廷顿政治秩序论可以为中国社会稳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充分认识"社会稳定"是当前中国社会重要的价值目标与条件,建构科学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治吸纳能力,提升政治认同感。
2012年06期 v.31;No.13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王杰;
"三农"问题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妨碍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影响我国公民社会的勃兴;限制我国公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削弱我国政治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通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优化我国政治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我国政治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2012年06期 v.31;No.13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王颖;
清乾隆朝的思想统治延续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基本政策,在控制手段上更为严酷。乾隆初期颁布过一些小说禁令,主要针对邪教泛滥,禁止邪教利用小说蛊惑民心。这些禁令对小说的刊刻发行产生了巨大影响。纂修《四库全书》时期,明末的一些时事小说及有碍清朝统治的小说被列入禁毁书目。统治者为了防止滋扰民生,针对不同性质的小说进行区别对待,部分涉及政治的白话小说遭到禁毁,而一些文言小说虽也有禁令,但最终网开一面,收录《四库全书》中。
2012年06期 v.31;No.13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刘峨;
诗歌用典艺术在唐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完善,继承了基本的用典方法又在技巧和境界上有很大提升,真正达到了如盐融水、辞约意丰的高妙境界。
2012年06期 v.31;No.13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姚红彩;
作为辛派后劲,刘克庄的词继承了辛派词作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用当时的口语、谚语、俗语入词,喜欢用诙谐调侃的语句自嘲或嘲世,形成一种机巧的或辛辣的谑趣,形成一种谐谑从俗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虽然被指"直致近俗",造成了其部分词作"奔放跅弛,殊无含蕴"的缺点,但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2年06期 v.31;No.13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关欣欣;张杰;
英美文学传统中,戏剧性独白是一朵奇葩。英语诗歌运用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将诗人与第一人称相分离,便于展开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塑造。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戏剧性独白在英美文学中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内心世界不断的丰富,戏剧性独白这一文学形式的具有广阔的空间。
2012年06期 v.31;No.13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李舒琼;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乡土作家,其作品乡土情结浓厚,忠实反映了商州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民俗文化。代表作《秦腔》艺术性地展示了城市化背景下的商州农村,通过对清风街这个小村镇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的困惑与眷恋,表达了黄土地上的人们在寻找生命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过程中的迷茫与失落。《秦腔》用细密朴实的叙述反映了变革中的中国乡村的本真生活情境,试图对当今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与迷茫进行解读。
2012年06期 v.31;No.13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赵玉敏;
查克·帕拉纽克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和自由撰稿人,他创作的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搏击俱乐部》是他的成名之作,荣获1997年度"西北太平洋书商奖"和1997年度"俄勒冈最佳小说奖",并在1999年被好莱坞改编成了电影。作者通过一位美国年轻白领的故事,揭示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备受消费文化冲击的美国男性的生存状态。文章运用消费主义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分析主人公乔在消费文化中孤独物化的生存状态,以及消费文化思想对他男性气质的阉割。
2012年06期 v.31;No.133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刘宗志;陈旭东;
法治之外,民事习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准法律"角色,并调整和维持特定的社会秩序。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房屋租赁市场较为活跃,业已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民事习惯,诸如"租不拦典、典不拦卖"、"借地不拆屋"以及关于"中人"、"租期"、"零星修补费用"等习惯。就这些具体民事习惯而言,有些习惯与现代民法基本理念相吻合,属良善风俗。考察清末民初黑龙江省房屋租赁中的民事习惯,对研究近代民间社会的内在秩序及其运作机制无疑有推动作用,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民法体系也有借鉴意义。
2012年06期 v.31;No.1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牛秋实;
司马光极力支持一种上起统治者下至低级官员的授权等级制度,在他详注《易经》及杨雄的《太玄》时对道进行的阐述中,这一点很明显。他也非常重视孔子的中庸之道,并以此来解决与西夏等四夷的关系,主张华夏处于中央,而与四夷安处,则天下太平,反对神宗进攻西夏的愚蠢军事行动。
2012年06期 v.31;No.13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王波;
三民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似乎也掩盖了孙中山两种不同国家观的区分。然而孙中山的国家观一直存在有两种面孔,一种是民族主义,一种是自由主义。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主义国家观和自由主义国家观有重合的地方,但更多的却是貌合神离。这固然是因为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存在固有的张力,当然也有中国当时复杂的历史形势的原因。
2012年06期 v.31;No.1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陈芳芳;
民国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人口压力、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政策的导向作用,大量内地人口流入山海关以东。针对流民,民国政府采取了诸如移民就粟、垦荒、供给粥食、搭建收容机构等救助措施。这些救助措施虽然具有浓厚的军阀色彩,但是已经蕴含现代意义的救济理念,救助组织机构亦呈多样化特点。对流民的救助使社会救济组织机构得以向现代化发展,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现代意识增强。只是,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依然显著。
2012年06期 v.31;No.13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陈琳;李方方;王巍;
修身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礼为核心,尊崇孝道,要求官员既修形也修心,既注重外在形态与仪态,克己复礼;又注重内心的修养,抑欲正心,轻利重义,舍生取义。修身思想在思想层面上为官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促使官员自治文化的形成,并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吏治产生作用。在中国古代,官员修身的程度直接影响吏治的状态,修身思想对中国古代官员的治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2年06期 v.31;No.13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闫妮;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不断完善对日宣传组织机构。本文试图探讨国民政府在1937年到1945年对日本的宣传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了应对抗战的特殊局面,国民政府设置了针对日本的专门的宣传机构,这些机构在抗战期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2012年06期 v.31;No.13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马欣;
1840~1919年是清朝封建统治向民国时代过渡的一个转型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儒学在这一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受西学影响,中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从器物到制度最后到思想进行了全面置换。儒学在图新求变以求救亡启蒙的新形势下,随着自身生存依托环境的改变,不幸成为攻击的目标,丧失了其在教育、政治、文化方面的优势地位。
2012年06期 v.31;No.13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路沥云;
语言暴力是借助侮辱性、歧视性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对受害者实施语言侵害的行为,是引发暴力行为的潜在威胁,它在都市类报纸文章中屡见不鲜。文章通过对2012年6月份《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上所载文章的考察,发现其使用语言暴力有以下表现形式与特点:过度渲染血腥场面和暴力细节;歧视女性,语言暧昧,描写色情化、格调低俗;用词不严肃,缺乏人文关怀;语言粗鄙、轻浮;炫耀财富、虚荣攀比;使用战争化语言,渲染杀气腾腾的暴力色彩;语言要素使用不规范。语言暴力不仅污染语言的生态环境,且损害媒体自身的形象,坚持做通俗而不失高品位的报纸才是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方向。
2012年06期 v.31;No.13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田建国;郭正琦;
文章以衔接连贯理论为指导,研究国际会议科技论文摘要中连接副词的使用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熟练英语母语作者摘要写作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的对比,揭示了两者在连接副词使用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提高国际会议参与者的英语论文摘要的写作水平。
2012年06期 v.31;No.133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孙文统;
重动结构是一种频率较高的句式,其基本结构特征是谓语动词后带上宾语,然后重复其谓语动词再带上宾语或者补语。用符号可简单表示为S+VO1+VO2/C。作者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语段推导理论以及Cedric Beockx等学者提出的控制的移位理论MTC,解释了现代汉语重动结构的生成过程。
2012年06期 v.31;No.133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林素容;
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有三种"人工说服"手段: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人品诉诸。文章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胜选演说辞为范例,从运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引述模仿总统言辞、运用辞格、考虑共同论题等角度阐述"三诉诸"理论在奥巴马获胜演说中的得体运用。
2012年06期 v.31;No.13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蔡攀科;马园园;
文章通过对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多重身份的定义,描述,以及一些相关理论的研究,探索说话者多重身份下的语用原则。文章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多重身份下的语用原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对会话含义做出新的解释和研究。
2012年06期 v.31;No.13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郭皓;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格,矛盾修饰法意蕴深刻,揭示万物的矛盾性,应用广泛。文章结合具体例证,总结矛盾修饰法的分类,分析其修辞效应,并尝试性地探讨这一修辞格的汉译技巧和方法。
2012年06期 v.31;No.13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冠楠;崔惠珍;
语言和文化两者紧密相连,语言不仅是单独的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成语沉积了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成分,因此成语也被看做是一门语言中简练凝结的语用现象。只有当人们对成语的文化背景有了透彻的了解后,才有可能深刻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这也是翻译活动的必备前提。文章以文化为视角,探究某些德语成语的来源,分析德语成语中文化因素对成语翻译的具体影响,针对这一过程提出建议,力求实现从原文到译文的成功翻译。
2012年06期 v.31;No.133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赵辉;杨宝刚;
共形几何代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基于克利福德(Clifford)代数的数学分支。它在机器人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且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中。作为一门新兴领域,将其中一些专业术语译为中文有一定难度。这给共形几何代数的理解与应用带来一些困难。文章拟就这些新术语的特点、译文要求以及翻译处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据此对共形几何代数中专业术语的中文译文进行研究。这些专业术语的中文译文对深入理解、广泛推广和应用共形几何代数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012年06期 v.31;No.13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宋颖;
《老人与海》的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其女性译语风格是构成该译本独特魅力的元素之一。其女性译风中的语言特点在译学研究领域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从叠词、颜色词、拟声词和"女性专用"词四个方面来探讨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2012年06期 v.31;No.13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张鸽;
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传达和体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家刘炳善对翻译风格问题的思考直接指导其翻译实践,对其翻译思想的梳理将给其他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多种启发:翻译前对文学风格问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译者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主观上做出努力,并创造客观条件,与原作者成为穿越时空的知音才能探知原作精髓,这是译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对原作者风格最大程度的再现和译者风格的呈现是可以统一的,也是必须统一的,这是译作作为译语中成熟的独立作品的标志。
2012年06期 v.31;No.133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金兵;
陌生化手法是造就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应当在译作中得到完整再现。无论是从陌生化手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文学翻译的任务、文学翻译的特性,还是译者的伦理来看,再现原作的陌生化手法都是极其必要的。
2012年06期 v.31;No.133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曾萌芽;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多为喻己之作,其四首写菊词也不例外。文章在互文性理论参照下,选取李清照四首写菊之作的不同英译为语料并加以对比,以论述互文性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间的关系,指出成功的译文要将原文中互文关系的意义在译文中尽量准确的传达。
2012年06期 v.31;No.133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孙晓莉;刘江伟;
自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之后,互文性理论以其独特的文本交互关系引起了翻译研究者们的注意并将其引入翻译理论研究中,赋予翻译研究全新的视角。文章也从互文理论出发,着重探讨了新闻翻译中的文本互文性及其转化,分析互文理论在新闻翻译中的体现。
2012年06期 v.31;No.133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岳军要;
学界对司法鉴定结论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一直争论不休,鉴定结论主观论者基于认识论的一般原理认为鉴定结论是一种主观反映客观的东西,虽然内容是客观的,但却赖以主观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就势必具有主观性。从而就可以推导出主观因素在鉴定结论中的合法地位,鉴定结论的主观性也就成为一种应然或必然。事实上,鉴定结论主观论者忽视了鉴定过程中鉴定人的主观因素本身就是非法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的存在基础是鉴定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规律之上。笔者通过对鉴定结论证据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立法的深入分析,试图证明鉴定结论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其客观性,而绝非其主观性。
2012年06期 v.31;No.133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李雪然;
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是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颁布施行,其可操作性已得到很大加强,但民事法律责任仍然是信息披露制度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文章从民事责任制度的起点——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特征和要求出发,介绍了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意义、立法现状及披露义务标准,深入分析了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性质和特征,着重探讨了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披露义务人和披露担保人两种主体类别为线索,阐述了其不同的义务范围和归责原则,并与美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比较借鉴,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从立法理念、立法程序和立法实体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信息披露中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立法构想和具体意见。
2012年06期 v.31;No.133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梁华;
名誉权是一种重要的人身权。文章试图通过新近发生的药家鑫案衍生的名誉权纠纷,分析说明名誉权的特征及其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正确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法律在保护受害人利益的同时,对侵权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民事权利同样会给予应有的保护。在法治社会,不允许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漠视他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故意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任何人包括受害方都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活动,否则,将会对自己不当的行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012年06期 v.31;No.13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胡芳;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诱惑侦查这种特殊秘密侦查方式的合法地位,使其运行有法可依,并受到一定的程序规制。但是立法中概括、原则性的规定并未彻底解决诱惑侦查活动细则缺失、无有效监督机制制约的无序化状态。文章针对诱惑侦查的立法现状,比较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立法经验,探讨了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问题。
2012年06期 v.31;No.133 143-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杨芳;刘彦勇;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要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文章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落实该战略,从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完善知识产权审判组织、充实知识产权司法队伍、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率、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司法救济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2012年06期 v.31;No.13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刘淑娟;
河南淮阳庙会数千年来吸引了众多人祭陵拜祖,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叙述淮阳庙会的艺术文化,认为人们对庙会的虔诚信仰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2年06期 v.31;No.133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王米娜;
丰子恺曾留学日本十个月,这对丰子恺一生的漫画及文学创作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丰子恺的留学经历为切入点,探讨留日生涯对丰子恺人生经历及艺术创作的影响。
2012年06期 v.31;No.13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李晓红;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以及思想感情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中的真实反映,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门具有多种民族文化价值研究的对象。文章将通过清流的地理、文化背景的概述,对清流客家山歌的民族音乐特征进行评析,从音乐文化概念的角度出发,对清流客家民系重要群体客家女性的精神个性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清流客家山歌所体现的女性精神内涵的阐释。
2012年06期 v.31;No.133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杨波;
以校园为活动空间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它的参与主体为学生与教师。高校体育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以学校为范围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步入后奥运时期后,高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更是融合了后奥运文化理念,并以此作为发展契机大力完善体育文化。后奥运精神主张以人为本、以需求为目标,大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根据这一精神,寻求自身所处的地位,构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育文化体系,展现高校特有的文化特色,成为各高校构建体育文化系统的特色,展现出了更多的人文价值观。
2012年06期 v.31;No.133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吴彬;
浙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新专业,编写特色教材,开展免费远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体系,可促使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培养一支从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专业人才。
2012年06期 v.31;No.133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武利红;刘永;
《信息检索》公选课作为我国目前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在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信息检索》公选课还存在诸如教学理念陈旧、任课教师单一、教学内容更新较少、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单一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笔者提出坚持开放式教学理念,构建包含开放式教学队伍、开放式教学内容、开放式教学方法和开放式教学评价等因素的开放式教学,以更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检索》公选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012年06期 v.31;No.133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罗艳伟;符建华;富笑男;
文章介绍了工科背景院校物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在明确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以保证工科背景下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12年06期 v.31;No.133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马军英;
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直接方式,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师、教材、课堂授课、考试以及学生等要素构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是具有现代教师的观念,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宣传布道为天职;教材应该采用相关学科中在国内国际上最具有权威性的教材,课堂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并且促使学生进入学科研究的前沿,在当前形势下,要注意泛化的考试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考试对课程体系的扭曲,扭转目前已经形成的以考试为中心这种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的不良倾向。
2012年06期 v.31;No.133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施爱民;于宏;
据调查结果显示,目标迷茫是低年级大学生最大的压力与困惑;大学生感觉到的经济压力,主要不是因学费而是因日常开支剧增而产生;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有一定压力的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的比例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高;家庭经济有一定压力的学生人群就业意识与就业愿望更为突出、更为强烈;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人际互动比高中时代更频繁也更复杂,人际压力是低年级大学生面临的新挑战。
2012年06期 v.31;No.133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陈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任课老师需从自身做起,做到博学谦逊;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爱上课堂;按照不同的章节,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魅力课堂,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012年06期 v.31;No.133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徐辉;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性地决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被纳入最重要的教育基地范畴,各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采用的是"通识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县级教育中也被大量使用。文章主要就县级职业教育的路径对策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012年06期 v.31;No.133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于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健美操基础个体差异非常大,采用最新的动态分层教学法,探索动态分层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发展优势,有益于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健美操教学水平,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2012年06期 v.31;No.133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张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效性与针对性不理想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因此,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重于"说教"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势在必行,而开展"互动"式实践教学的创新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
2012年06期 v.31;No.133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丁烨;
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缺乏目的语语境知识有可能造成母语迁移。文章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观察对象,分析总结补缺作用在其身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语境化教学进行展望。
2012年06期 v.31;No.133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陈占通;
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方式,其采用具有针对性与挑战性的课程,场景与活动相互结合,让个人与团队经历多种考验,不断砺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勇于进取的态度、培养健康心理素养,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渗入拓展训练方面的内容,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能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2012年06期 v.31;No.133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柳倩华;
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我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历史还比较短暂;现阶段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和通过组建相应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等途径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2012年06期 v.31;No.133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范果;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几年来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视不够;高校体育设施无法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学生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契合问题,等等。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学生团体为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健全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监督机制。
2012年06期 v.31;No.133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本期数据